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地区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

时间:2024-06-26 13:25:25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684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地区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

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地区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


(2001年11月23日西藏自治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3次会议通过

2008年9 月26日西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5次会议修订)

西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公告[2008]7号

《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地区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已经2008年9月26日西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9月26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8年9月28日

第一条 为加强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地区行政公署、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地区检察分院的监督,明确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地区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人大地区工作委员会)的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有关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设立地区工作委员会。地区工作委员会是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机构,受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领导,向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工作。

第三条 人大地区工作委员会实行委员会制,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集体领导。

人大地区工作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若干人、秘书长、委员若干人组成。根据工作需要设委员五至七人。

人大地区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中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应占有一定比例。

第四条 人大地区工作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和委员,由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

第五条 人大地区工作委员会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立办事机构和工作机构。

办事机构和工作机构负责人由人大地区工作委员会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报有关机关任免。

第六条 人大地区工作委员会会议由主任或副主任召集,每三个月至少举行一次。

人大地区工作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秘书长组成主任会议,处理人大地区工作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第七条 人大地区工作委员会根据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安排,结合本地区实际开展下列工作:

(一)检查宪法、法律、法规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议、决定在本地区的贯彻实施情况。

(二)听取和讨论关于本地区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环境和资源保护、民政、民族、宗教等工作的汇报,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听取和讨论关于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及年度计划、财政预算和决算工作的汇报,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对本地区行政公署不适当的规范性文件,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不适当的决议、决定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提出意见和建议。

(五)对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闭会期间提出的关于本地区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交由有关部门办理,并检查办理情况。

(六)联系在本地区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织在本地区的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开展视察和培训,向代表通报有关情况,为代表履行职务提供服务。

(七)开展信访工作,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本地区行政、审判、检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申诉、控告、检举和建议、意见交有关部门办理,并检查办理情况。

(八)对拟列入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有关事项,在本地区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

(九)参加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织的视察、检查、调研等活动。

(十)指导本地区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工作和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工作。

(十一)指导本地区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工作,培训基层人大干部。

(十二)承办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交办和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及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办事机构委托的其他事项。

第八条 人大地区工作委员会对地区行政公署、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地区检察分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应当向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提出提请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的建议。

第九条 人大地区工作委员会召开委员会会议时,邀请地区行政公署及其有关部门、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地区检察分院负责人列席会议,根据需要可以邀请在本地区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本地区县(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列席会议。

第十条 地区行政公署、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地区检察分院对人大地区工作委员会意见和建议的研究处理情况,由其办事机构报告人大地区工作委员会。

第十一条 报请任免地区行政公署工作部门局长、主任、处长等行政正职和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地区检察分院检察官,报请任免机关应当在报请任免前听取人大地区工作委员会的意见。

第十二条 对拟提请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的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地区检察分院检察官的任免事项,人大地区工作委员会认为必要时,应当向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报告意见。

第十三条 人大地区工作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应当列席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

第十四条 人大地区工作委员会的年度工作计划、重要工作安排和年度工作情况,报告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十五条 人大地区工作委员会的工作经费列入本地区财政预算,人员编制、工作条件由本地区负责解决。

第十六条 本条例解释权属于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十七条 本条例自2008年9月26日起施行。


上级法院,且慢“联合督办”案件

杨 涛
   
笔者对公、检、法三机关督办案件颇有亲身体验,2001年“严打”斗争开展后,我在政法委临时成立的“严打办”工作过一段时间。那时,上级机关督办案件风行一时,从中央到地级市,从法院到检察院、公安局,都有自己的挂牌督办案件,成为了“严打”斗争的一种工作特色。
如今在打击赌博违法犯罪的狂飚突进斗争中,督办案件的形式又充分运用起来了。《新京报》2月26日报道,25日上午,全国集中打击赌博违法犯罪活动专项行动办公室对外公布了首批破获的22起涉赌案件。这批案件将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督办。最高法、最高检近日已向相关地区发出通知,要求把这批案件作为重点,依法从快批捕起诉,从快审理。
所谓督办,从字面上理解便是督促办理,也就是上级机关督促下级机关认真、迅速办理有关事项。这是一种典型的行政措施,首先,上级机关对于下级机关要有领导关系才能有足够的权威督促下级机关;其次,督办的过程也就是贯彻上级机关意图的过程;再次,在督办措施的运行中,必然要求下级机关及时向上级机关汇报有关处理的进展情况,上级机关也要经常检查、了解情况,并作出相应的指导(最高法就要求相关高级人民法院对起诉到法院的案件,作好指导和督办工作),这些都是一种行政措施运作的表现。对于这一措施在办理刑事案件中运用,笔者认为,上级公安机关和上级检察机关进行督办案件,无可厚非,因为这二个机关上下级之间是领导关系,上级机关进行督办案件,对于加快案件的处理和排除地方的干扰是具有好处的。但是,法院作为纯粹的司法机关,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进行案件督办,并不符合司法规律。
首先,上下级法院之间是监督而非领导关系,一级法院不仅独立于行政机关和社会团体、个人,同样也相对独立于上一级法院,上一级法院对下一级法院的监督是通过发布司法解释(指最高法院)、工作规范和对个案的上诉案件的审理、再审案件来进行。督办这种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上级法院以行政化的方式要求下级法院贯彻其意图,损害了一级法院自主审判案件的独立性。
其次,上级法院在督办过程中,不免要听取汇报、进行指导,这实际上就上级法院提前进入审判程序,下级法院的审判等同于上级法院的审判。这和人们所诟的“下级法院向上级法院请示案件”制度并无区别。这使得上诉审程序虚化,侵犯了被告人的上诉权。
既然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进行案件督办不符合司法规律,那么上级法院参与到与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的“联合督办”中,就更不妥当。
第一,法院与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行使不同的职权,法院行使审判权,检察院行使检察权,公安机关行使侦查权,三机关“联合督办”,实际上就是混淆各自的职权。
第二,刑事诉讼法规定公检法三机关要“互相配合、互相制约”,这三家一联合督办,配合是加强了,但制约无形就弱化甚至没有了。经验表明,在“严打”斗争和各种专项打击犯罪运动时,由于过于强调对犯罪的打击,不免有侵犯人权的现象及冤假错案的机率也大大增高,1983年的“严打”斗争,就因为过度强调“从重、从快”及“三机关配合”,留下了一些冤假错案的后遗症。因此,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越是强调要严厉打击犯罪的时候,法院尤其要发挥平衡器的作用,做到中立、公正,避免侵犯人权现象的发生和留下冤假错案的后遗症。
从上级法院督办案件的背后,我们看到法院系统行政化的顽症。长期以来,法院的人事管理和案件审判,都是以一种行政化的形式来进行。法院的人、财、物并不具有独立性,都在地方行政机关的控制之下;法院对于案件的审理也存在院长审批制度,院长可以不同意合议庭的意见,将案件驳回或提交审委会讨论;下级法院向上级法院请示案件处理也是流行一时。这些行政制度和措施的存在,就不难理解上级法院督办案件措施的顺利出台,并在实践中畅通无阻。
从上级法院参与到与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的“联合督办”的背后,我们更看到法院地位边缘化的尴尬处境。虽然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但是现实中,法院的人、财、物都在地方行政机关的控制之下,法院的人事提拔、各种资源的获得都依赖于行政机关,那么亦步亦趋紧跟行政机关,参与行政机关发起的各种重大活动,以提高自己在行政机关心目中的地位就是法院的当然选择。因此,法院参与到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的“联合督办”,就有利于表明自身支持行政机关活动的立场,更利于今后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得到行政机关的重视。 
 因而,我们认为,上级法院不宜督办案件,更不宜参与与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的“联合督办”案件,但这一问题的解决却是比较艰巨,甚至关系到整个司法体制的改革,任重道远。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检察院 杨涛 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硕士   邮编:341000   
tao1991@tom.com
tao9928@tom.com
个人博客:浩瀚法网 (http://tao1991.fyfz.cn) 欢迎光临、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政府关于中国派遣医疗队赴毛里塔尼亚工作的议定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政府关于中国派遣医疗队赴毛里塔尼亚工作的议定书


(签订日期1967年11月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以下简称中方)和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政府(以下简称毛方)根据一九六七年二月十六日中、毛两国政府文化合作协定的规定,签订本议定书,条文如下:

  第一条 应毛方邀请,中方同意派遣由十七至十九名医务技术人员(包括译员、炊事员等)组成的中国医疗队前往毛里塔尼亚进行医疗工作,中国医疗队在毛方工作地点,由中国驻毛里塔尼亚大使馆同毛方共同商定。

  第二条 中国医疗队人员赴毛里塔尼亚的往返旅费、在毛工作期间的工资和伙食费用均由中方负担。
  中国医疗队人员在毛里塔尼亚工作期间的住宿(包括毛方医生同等的家具、水、电等),在毛里塔尼亚国内的交通工具和交通费用以及药品、医疗器械和医疗队的其他用品等运输费用,均由毛方负担。他们在毛的其他待遇与其他援毛的中国专家同。

  第三条 中国医疗队在毛里塔尼亚工作期间所需的药品、医疗器械,由中方无偿赠送给毛方。这些赠送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由中国医疗队直接保管和使用。中国医疗队工作期满回国时,将剩余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移交给毛方。

  第四条 中方赠送给毛方的药品、医疗器械和供中国医疗队人员的其他用品,毛方免收各种税款。

  第五条 中国医疗队全体成员在毛里塔尼亚工作期间,毛方应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并为他们提供执行医疗任务的必要条件。

  第六条 中国医疗队在毛里塔尼亚的工作期限,暂定两年(自中国医疗队到达毛里塔尼亚之日起算)。如毛方要求中国医疗队延长在毛工作期限,应在期满前三个月向中方提出书面要求,以便中、毛双方商定。
  本议定书如有未尽事宜或在执行中发生异议,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
  本议定书于一九六七年十一月八日在努瓦克肖特签订,共两份,每份都用中文和法文写成,两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         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
    政 府 代 表         政  府  代  表
     卫 永 清         马鲁姆·乌尔德·布拉哈姆
      (签字)              (签字)